全部分类

最近火起来的“新基建”,解决了这些痛点

0 226 三王132 2020-03-11 14:16:14

新冠疫情爆发后,正在引发从企业到个人、从中央到地方层面的更多反思:

如何转型线上,进行企业数字化?

如何保持生态中的有力竞争位置,在线化地维持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渠道?

劳动密集型行业往往受到更大冲击,是否应该持续推动企业自动化?

如何在生产环节推进无人化、智能化,更加安全、高效?

社区人口管理,基层如何提升数字化管理?

疫情成了一次压力测试,中国企业家和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开始了解到中国经济真正的软肋在哪里,并迫切希望加以改变。

就在这个时间节点,新基建(新型技基础设施建设,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火了,从宏观经济学家到中小企业、再到A股散户,都在热议。

国家自上而下、全力推动的新基建,以硬核科技补短板、促增长。为此,已经在全国各省启动新基建的投入,包括5G、人工智能、物联网、特高压、大数据、工业物联网等。

本质上,新基建就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疫情后,全国将迎来一次数字化建设的高潮,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的一次转折。

相信一年三年甚至五年十年后,中国行业将变得更加强大,不可阻挡。

                                             

如上图所示,之所以在传统基础建设上,提出新基建的风向标,就是要让科技赋能的战略,进入各个层级,进入公共和商业领域所有决策者的思维中。

因而,新基建的推行将帮助大中小企业进行转型。

借助新基建的契机,塑造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能力,能撑过去并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将成就一批能够抗风险、跨周期的新型企业

一、为什么需要新基建?

对于基层社区、商业企业来说,疫情都是一次大考。考验了也暴露了从上游供应、组织运营,到下游与用户关系的诸多问题。

产业上游,供应商良莠不齐,没有系统对接、授信风控、安全现金流储备,在风险期只要出现一个老赖就容易拖垮上下游;

组织管理,停留在简单的OA(办公自动化)系统,企业面临大考,而员工不齐心、易失控,远程办公不习惯、不饱和,或者开工难、招工难;

产业下游,与消费者割裂,无法在线下物理阻隔时期链接到用户,去及时转变提供在线化、0接触的服务;

……

从政务到商务,从生活场景到产业经济,我们能明显看到两条线的同步展开,互相借力。G(政府)管理、给B(企业)赚钱、为C(用户)服务将成为新模式,将迎来新契机。

二、新基建能做什么? 

1.行业未来洞察力:如何实现数字化、智能化?

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互联网产业,从农业到工业,很多传统产业领域,已经正在推进智能化,新基建所发挥出来的价值正在显现。

中国消费了全球最大量级的猪肉,也养殖了最大量级的猪。去年猪瘟,引发了猪肉价格猛涨。现在,AI(人工智能)人脸识别可以应用在猪脸识别,AI(人工智能)养猪可以更快发现得病的猪,做好隔离和处理,避免大规模扩散。

上图出自《人工智能:未来商业与场景落地实操》

实现猪脸识别,定位每只猪的身份,就意味着实现从投喂到健康管理,再到育种、宰杀等一系列历程的全程记录,做到了有据可查。

无人工厂或者智能工厂应用到农业这个领域,应用到养牛养猪这样的场景下,既可以降低牛、猪和人的接触,从而预防疾病;同时可以提高养殖效率,降低成本。

譬如,京东数科自主研发的智能养殖系统,在部署完成1年内,可以将养殖人工成本减少30%-50%,降低饲料使用量8%-10%,并且平均缩短出栏时间5-8天。

按照这个算法,假如推广到全行业,可以帮助产业降低超过500亿元成本。

这套智能养殖系统包括神农大脑、人工智能巡检机器人、IoT(物联网)的饲喂机器人以及一套SaaS模块。

巡检机器人、饲喂机器人等设备,可实时监测猪场内的温度、湿度,精准识别每一头猪并精细化饲喂,实时监测生长情况。

包括猪每天的进食量、体重增长、体温、是否生病等等,这些数据反馈给神农大脑,神农大脑可以智能地做出反应。

比如,气温太低,可以自动供暖,发现有些猪的体态和行为异常,可以通过SaaS系统及时通知饲养员进行检查,并提供可选的解决方案。整个系统应用到了人工智能、IoT(物联网)、芯片、边缘计算、机器人技术的诸多技术。

养猪、养牛、养鱼、养鸡等各行各业,都在借助智能设备和AI算法,重塑整个生产流程。

2.线下线上的融合能力:如何对冲风险、穿越周期?

任何产业都有周期。而线上线下的融合,能够在实体经济遭遇黑天鹅时,给予企业和产业对冲风险的可能。

最近,福建福清市市长直播卖货一度成为热搜,直播间甚至有网友留言戏称,不见市长不下单

截止直播结束,浏览量超过百万次,推介的福清特色农产品和美食,一度卖断货。

此次直播的成功并非突发奇想。


分享至:

三王132 关注 收藏帖子

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