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抗疫一线,女性医护人员需要的卫生巾,我们全包了!”
这条刷屏的新闻,许诺者是福建首富,恒安集团总裁许连捷。
他的底气,来自泉州——全国最大的卫生用品生产基地。
早在2012年,这座城市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出口货值就超过全国总量的40%。
这算得上是泉州少有的“高光时刻”之一。
它太低调了,以至于人们谈起泉州,第一时间往往想到的是千年前的“东方第一大港”,满载瓷器出海的历史时刻。
其实,泉州的实力一点不弱。
2019年,泉州GDP为9946.66亿元,半只脚迈进了“万亿俱乐部”。
放在全国,这个规模堪与西安、合肥、济南等省会城市比肩,超过东莞、南通等明星城市。
在省内,泉州的经济总量已经连续21年力压省会福州,领跑全省,遥遥领先于隔壁的特区厦门。
但是,论知名度,它比上面列出的一串儿城市,都远远不如。
甚至,它做了十几年的地铁梦,始终没影儿,至今还是通不上一条地铁。
堪称中国最没存在感的“万亿级城市”了。
它的经济之“强”,与城市之“弱”,形成谜一般的反差,折射出一种当今中国典型的城市困境。
泉州,何以至此?
泉州的经济实力,是真的很牛。
就拿这次抗疫之战来说,泉州可不仅仅捐赠卫生用品。
2月,泉州鼓励当地企业生产防控物资,到月底,泉州的口罩日产能就飙升到350万个、防护服1.5万件。
怎么做到的?泉州本土的企业,有非常灵活的转产机制,能快速调整产品。
送给医护人员的,可是鸿星尔克牌口罩、七匹狼牌防护服。
比如恒安集团,2月初到海外采购口罩生产设备,快速运抵,并腾出10万级专业无尘车间,2月15日就开机生产,日产口罩达50万片。
它在强大的工业基础上,调度生产设备,配置原材料和生产力,应变极快。
正是这些制造企业,托起泉州的GDP。
2019年,泉州GDP为9946.66亿元,超过省会福州554亿元,是厦门的1.66倍,妥妥的福建省“经济一哥”。
今日泉州(来源:新华社)
而且,泉州还真不是一夜暴富的土豪。
宋元时的泉州,海外贸易空前繁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全球闻名城市。
图源古泉州城(凤凰网)
南宋时期,泉州港甚至超过广州港,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马可波罗还盛赞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商人云集,货物堆积如山。
那时,外国商船上的水手远远看见海岸边的刺桐花,就会高呼“刺桐港到了”。簇拥的刺桐,是泉州的标志,也是泉州港繁荣的象征。
但宋朝之后,刺桐港繁荣不再。
元代兵乱、明清海禁一次次打击着泉州的对外贸易,泉州港才一落千丈。
泉州的知名度,也跌下了历史的高峰。
今天,泉州港早已不复当年盛名。
现在,泉州港年集装箱吞吐量为257.93万标箱,大约只有广州港的1/9。
2012年,泉州港甚至连名称也差点丢了。
福建省决定,要把泉州港合并到“湄洲湾港”。消息一出,泉州人不干了,媒体质疑,舆情沸腾。最后,才把泉州港保住。
港口的没落让泉州淡出国际视野,减少了知名度。
泉州石狮石湖港装卸区(图源中国新闻网)
不过,让泉州的存在感如此之低,主要是另外一个原因:县强市弱。
知乎上有这么一个段子:
喝过铁观音吗?喝过呀,安溪铁观音
知道鞋都吗?晋江嘛,脚上穿着呢
知道服都吗?石狮嘛,身上披着呢
知道德化瓷器吗?听过呢,最近涨价涨得挺凶
看过惠安石雕吗?雕得确实不错
……其实,这些响当当的地名,都是泉州下辖的县市。
从鞋都晋江和服都石狮出来的品牌,可能就包下你们县城整条步行街:安踏、乔丹、特步、鸿星尔克、劲霸、柒牌、利郎、爱登堡……
所以,全国这么多商业步行街,其实都可以叫“泉州街”。
然而,传遍天下的却是“晋江模式”,没有泉州什么事儿。
晋江的产品,卖到全中国甚至出口全球,声名鼎盛,一度把央视变成“晋江频道”。
这也反映在地区生产总值上。
2018年,晋江以2229.00亿元经济总量,比泉州市区(鲤城、丰泽、洛江、泉港)生产总值(2041.42亿元)加起来还要多。
惠安、南安和石狮,地区生产总值也远高于鲤城、丰泽、洛江和泉港。
数据来源:泉州统计年鉴(2019)
上世纪80年代,费孝通和罗涵先就将晋江模式的特点概括为:以市场调节为主,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以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这在改革开放之初是非常先进的。
晋江模式还和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三角模式共同构成我国改革开放的四大地方经济模式。
所以,中国听过“晋江模式”的人非常多,了解泉州的却少得可怜。
说到这儿,泉州“地铁梦”迟迟无法实现的原因,也浮出了水面。
县域经济发达,但主要是鞋服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口也就比较分散。
2009年起,泉州就开展轨道交通前期工作;
2017年3月,泉州市政府正式批复了《泉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随后开展《泉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研究工作;
泉州市发改委回应市民修地铁的疑问(泉州市发改委)
然而,2018年6月,国务院出台新规,对轨道交通建设从严审批。
“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3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
对照这三个条件:
泉州的经济规模、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都早已达标。
但是,市区常住人口指标达不到建设地铁的标准。一句话就是,人不够,建不了。
2018年,泉州市区(鲤城、丰泽、洛江、泉港)常住人口仅158万人,约标准的一半。
而泉州代管的晋江市,常住人口为211.1万人;南安市有150.8万人。
不仅人口条件达不到,从建设经费上看,市区还很缺钱。
2018年,泉州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约474.16亿,不算特别宽裕。比如体量相当的广东佛山,这一数据是703.14亿,是泉州的近1.5倍。
其中,属于市本级的收入更是少之又少。
在这474.16亿中,市本级约67.30亿。晋江市为135.20亿;惠安为49.45亿;南安为45.99亿;石狮为41.82亿。
而晋江、惠安、南安、石狮,都是2019年的福建县域经济实力十强。
这种区域经济格局,也导致地铁修建难以落地。
最后,泉州还缺少“大腿”可抱。
比起来,东莞就幸福得多。虽然经济总量比不上泉州,但东莞位于广州、深圳之间,天然就有了巨大的优势。
目前,东莞已开通地铁R2线,在建1号线一期,并规划有5条骨干线路、4条支线和1条深圳10号线东延线(东莞段),共计10条线路,打通26个镇区。
广深城际、广深港高铁、穗深城际、莞惠城际还将东莞与广州、深圳、惠州甚至香港紧密相连。
现在,泉州只能期待计划2022年9月通车的福厦高铁。
就是这条高铁,也只停靠泉港站和泉州南站,离市中心四五十公里。
福厦高铁泉港站附近离泉州市区距离
福厦高铁泉州南站附近离泉州市区距离
地铁,成了泉州人心中永远的痛。
城市竞争,一环扣一环,泉州的隐忧已经很明显。
更要命的是,泉州还面临深层次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问题。就像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悬在头顶。
泉州的产业结构是单一的,第三产业发展薄弱。
2018年第一、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4%、57.7%和39.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6%、57.9%和41.5%。
看泉州的那些产业,很容易想起小品《不差钱》:
——“来点头部金融公司。”“对不起,没有。”
——“多来点互联网公司。”“对不起,没有。”
——“来点高端服务业。”“对不起,没那么高端的。”
……《泉州晚报》这样总结:“新常态下,泉州的发展短板逐渐暴露——经济增速放缓,产能过剩严重,高端供应不足。”
同样可以把东莞拿来作为对比。
这座同样人称“没有市中心”、“镇强市弱”的城市,存在感却是爆棚。2018年春招,东莞只用半天就和5.8万名高校毕业生签了约。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东莞制造业实力雄厚,且产业转型升级已见成效。
2019年,东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65.31亿元,累计增长8.5%。在广东制造业500强名单里,东莞为73家,仅次于深圳和广州。
2019年,东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预计超6200家,位居全国前列。
以智能手机产业为例。全世界每4台智能手机,就有1台产自东莞。甚至有人认为,东莞塞车,全球缺货。
松山湖的华为、长安镇的vivo、OPPO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一次次重新定义手机。比肩高通的麒麟处理器、“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照亮你的美”……通过这些打下手机界的大片江山,并不断开拓海外市场。不计其数的智能手机打上了Made in DongGuan的烙印。
图 vivo、OPPO总部所在地广东东莞长安镇(长安镇官网)
反观泉州。
2018年,泉州R&D经费投入为94.77亿元,远远低于东莞的236.32亿元,甚至低于2017年福州的155亿元、厦门的142.39亿元。
甚至连著名的晋江,也被指出体育产业发展不够成熟、技术含量不高、创新力度不强、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若不能解决这些深层次问题,泉州的存在感再度削弱。
省内最大的竞争对手——福州,早已虎视眈眈。
作为省会城市,福州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对高端产业、高技术企业更具吸引力。
2018年福州第一、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3%、40.79%、52.91%,且第三产业占比连续8年增多。
2019年,福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大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
从GDP的增速看,福州可是在奋起直追,已经兵临城下!
数据来源:福州市统计局、泉州市统计局
所以,如果泉州再不痛下决心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被福州赶超是早晚的事。
论人口吸引力,泉州已经落后。据统计,2011年至2018年,泉州常住人口年均增量为7.1万人,少于福州的7.8万人。
2018年泉州常住人口增量为5万人,低于福州8.01万人、厦门的10万人,更低于宁波的19.7万人、佛山的24.9万人。
论科技创新,泉州的短板也很明显。2018年,泉州R&D经费投入为94.77亿元,约为东莞的2/5、佛山的37.2%,甚至远低于2017年厦门、福州的水平。
泉州,还能在福建领跑多久?
对泉州而言,加强与厦门的融合联通,也许是一条出路。
泉州处在厦漳泉都市圈。无论是政策优势或是基础设施建设,厦门都要略胜一筹,是圈子里的“龙头”。
加上泉州目前产业结构较为单一,技术创新不足,未来,厦漳泉都市圈可能会由厦门主导,并显示出产业吸附效应。
就拿楼市来说,相对于泉州,厦门的房产更有投资价值,但价格高得多。据统计,厦门2月二手房均价为46551元/平方米,泉州则为11626元/平方米,差了3倍多。
此前,泉州城市规划一直是“东进,南下,北上”。发展了多年,晋江桥南——池店片区、北峰片区是当今不错的选择。
现在,泉州也开始西拓。站前大道西侧棚户区改造也在其中。建成后,这片区域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将拥有多所学校、多个公园、体育场、医院。这里的房子也比较受到关注。
图源泉州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
能够连续21年GDP保持全省第一,泉州无疑是有底蕴和活力的。
一时的困境,不会难住拼搏的泉州人。就像他们爱唱的那首歌:
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
有时起有时落
……
三分天注定
七分靠打拼
爱拼才会赢
精彩图片
-
2021年机床工具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811 2022-02-25 16:33:03
-
工业互联网的内涵与外延
728 2022-04-18 10:53:25
-
模具CAD/CAM系统的构成
684 2019-10-17 10:50:29
-
未来十年全球经济五大发展趋势展望
679 2021-02-03 10:14:47
-
【工信论坛】建设智能工厂 推进智能方案落地
641 2022-02-23 11:06:25
-
2020财富世界500强工控企业,中日占据半壁河山
628 2020-08-17 15:53:12
-
没有数据采集,工业互联网将是无源之水
617 2022-02-08 14:38:12
-
未来工厂的五大属性!
610 2022-05-11 16: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