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分类

金融安全知多少

0 135 三王 2019-10-17 14:52:11

金融安全知多少?

hi,今天我们聊一聊金融知识

消费者在选择金融产品和服务时,要了解金融知识,增强自身的辨别能力,远离各类非法活动,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齐商银行温馨提醒

1

了解征信知识,了解个人信息保护的有关法规和各种规定

2

重视保护自身信用信息安全,防范自身信息泄露;

01

征信知识问答

·什么是个人信用报告?

个人信用报告是征信机构出具的记录您过去信用信息的文件,是个人的“经济身份证”,它可以帮助您的交易伙伴了解您的信用状况,方便您达成经济金融交易。

 

·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规有哪些?

《民法总则》第111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征信业管理条例》从隐私权、知情权、同意权、异议权和更正权、投诉权、司法救济权等方面对个人信息保护进行了全面规定。

·征信信息从哪里来?

征信机构从信用信息产生的源头采集信息,具体来说,征信信息主要来自以下两类机构:

提供信贷业务的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等专业化的提供信贷业务的机构。

其他机构:包括个人住房公积金中心、个人养老保险金等机构。

此外,上述部分机构还提供个人的地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而这些信息是由个人在办理业务时提供给这些机构的。

 

·个人申请贷款信用卡要向银行提供本人信用报告?

             不需要。

商业银行是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用户。征信系统连接了全国所有商业银行,信息服务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营业网点。

商业银行在审核个人贷款、信用卡申请时,在取得个人书面授权同意后,可以直接通过征信系统查询个人信用报告,不应再要求信贷申请人提供本人“个人信用报告”。

 

 

·什么是不良信息?

不良信息,是指对信息主体信用状况构成负面影响的下列信息:

信息主体在借贷、赊购、担保、租赁、保险、使用信用卡等活动中未按照合同履行义务的信息,对信息主体的行政处罚信息,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裁定信息主体履行义务以及强制执行的信息,以及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不良信息。

 

·个人信用报告中出现不良,如何弥补?

首先要尽快把已经逾期的款项还上,避免逾期期数增加;其次避免出现新的逾期,产生新的负面记录;最后尽快重新建立个人的守信记录,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还款习惯。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判断一个人的信用状况时,着重考察的是这个人最近的信贷交易情况。如果一个人偶尔出现了逾期还款,但此后都是按时、足额还款,这足以证明其信用状况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02

怎样防范自身信息泄露

 

·风险提示

个人信用报告包含了个人的基本信息(身份信息、配偶信息、居住信息和职业信息)、贷款信息、信用卡信息、担保信息等,因使用不当造成个人隐私泄露的,可能存在以下风险:个人信息被泄露或者被倒卖;招致电话、短信骚扰或者业务营销;其他人冒充您的信息进行不法活动;遭遇电信诈骗,造成财产损失;其他不可预知的风险。

除了金融机构加强个人金融信息安全管理外,广大金融消费者也应增强防范意识,妥善采取保护措施,确保自己的个人金融信息等隐私消息不受侵害。 

 

 

·个人金融信息风险防范“六不要”

不要把自己的身份证件、银行卡等转借他人使用。在提供身份证复印件的同时,最好写上用途和“再次复印无效”的字样。如果丢失应及时挂失和办理新的身份证。

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号码、手机短信和邮件等。

不要向他人透露个人金融信息、财产状况等基本信息。

不要随意在网络上留下个人金融信息,尤其要注意谨慎扫描二维码。

尽量亲自办理金融业务,不要委托不熟悉的人或中介代办。

不要随意丢弃刷卡签购单、取款凭条、信用卡对账单等。对写错、作废的金融业务单据,应及时销毁,以防个人金融信息被破译。 

 

·保护网络隐私小提示

进行任何网上交易或发送电邮前,切记阅读网站的隐私保护政策,因为有些网站会将你的个人资料卖给第三方。

不论手机还是电脑都应安装个人防火墙,以防止个人资料和财务数据被窃取。及时升级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否则防火墙的作用就不能完全发挥。

黑客有时会假装成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的代表询问你的密码及个人资料,谨记上网时不要向任何人透露这些资料。

不要打开来自陌生人的电子邮件附件。这些附件可能包含一个特洛伊木马程式,该程序可以让黑客长驱直入电脑文档。不要轻易打开邮件的附件,防止引入木马或病毒。注意保护自己的电脑,防止黑客的入侵,将自己的隐私保护起来。

不要随意使用不知名的公共Wifi,黑客有可能就会利用公共Wifi来获取手机里的信息。

及时清理电脑缓存,尤其是浏览器缓存。这些信息都是可以被某些工具获取的,你的缓存就可能包括重要隐私,例如QQ帐号密码甚至网银的帐号密码。同时减少使用浏览器自动填表的功能。这项功能可以简化上网流程,但并不安全。

使用复杂密码并定期更换,不要大量重复使用相同的密码,以免密码丢失后造成大量个人隐私泄漏。

不要轻信“网友”,忽略网上你不认识的“朋友”,因为他们可能是骗子伪装而来。务必要小心在社交网络和与就业相关网站发布履历和联系地址等信息,因为一旦这些信息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可能会引起相关损害。 

分享至:

三王 关注 收藏帖子

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